(一)实践类活动
1.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。各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,通过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”、祭英烈、参观纪念碑、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,发挥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,不断健全中小学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制,厚植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。
2.开展一次军训活动。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新生入学前开展一次军训,有条件的初中学校也要开展军训。通过军训提升青少年学生国防素养,增强国防观念和,培育爱党爱国爱军情怀,培塑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。
3.开展一次研学旅行或春游、秋游活动。各学校每学年需要开展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或春游、秋游,其中小学一到三年级开展春游和秋游;其他年级开展研学旅行。具体时间安排可集中也可分散到各学期,安排时应当错开旅游高峰期,并不得占用公众假期和学生寒暑假。
4.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。各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走访调查、志愿服务、劳动体验、问题探究、项目设计、现场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。
5.开展一次劳动实践活动。各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农业生产、工业体验、商业或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。新县传统教育要让学生动手实践、出力流汗,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意识以及动手能力,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克服困难,磨炼意志,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。
6.开展一次运动会。各学校每学年要举办一次人人参加综合性校园运动会(体育节),原则上秋季学期开展。搭建学生运动交流平台,锻炼学生身心,活跃校园气氛,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,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,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全员化、常态化,形成终身体育观。
7.开展一次艺术展演活动。各学校每学年要举办一次人人参与的艺术展演活动(艺术节),原则上春季学期开展。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,把中华传统文化、贵州地方美育特色文化与道德楷模事迹等融入学校美育教育中,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,活跃校园气氛,增添校园活力,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和能力,为学生提供结交和认识朋友的机会,让学生在感受美、表现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。
8.开展一次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。各学校要结合“科技活动周”“全国科普日”等,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,包括但不局限于开展自然观察、科学探究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,开展小发明、小制作、小实验等评比活动。新县传统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省市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、“机器人竞赛”等科普竞赛活动,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潜能,提高学生科学素质,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。
(三)家校共育活动
9.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交流活动。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师生心理健康交流活动,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,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,及时向家长进行反馈,并有针对性地化解学生学习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,有效减轻学生心理压力。
10.开展一次实地家访。各学校每学期由班主任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实地家访。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,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,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,合理安排孩子学习生活,在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发展的同时,又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,不过度增加孩子学业负担,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孩子,解决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。